據美國投資管理公司貝萊德稱,私募基金行業在過去十年間擴展了三倍,並繼續以閃電般的速度增長。這種爆炸式增長,部分原因是源於機構的投資不斷增加。隨著這些大戶投資者的湧入,給他們帶來的影響也不少。而傳統市場的透明度低,令投資者傾向提高私募基金費用的透明度。

借著國際機構投資人協會(ILPA)的影響力,機構投資者陸續向他們表達聲音,毫無疑問已為整個行業創造了變化。最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採取的監管行動為整個行業火上澆油。那麼,業界對改變披露費用的手法有何立場?

私募基金費用正不斷革新

過往每當涉及私募基金費用時,許多有限合伙人都會感到一頭霧水。令他們更加沮喪的是,許多基金公司將以前在管理費支付的行政費用,轉移給投資者。

規模不斷壯大的 ILPA 毫無疑問為業界提出了新標準,以確保投資者知道他們實際支付的明細。雖然這做法是可以理解的,但卻為普通合伙人添加了大量的工作量。

幸好行業中的基金會計和後台技術的發展,當今先進的平台不但可以提高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之間的透明度,同時減輕信息披露的負擔。

以私募基金公司為主要客群的技術型基金管理服務提供商昶科,目睹了這些行業的變化。我們與昶科的始創人兼首席執行官林逸永進行了交談,瞭解他對行情轉變及未來發展方向的看法。

1. 您認為過去 5 年私人資本的透明度有提高嗎?

林: 我認為透明度正在不斷增加,並會一直維持。

我們昶科目睹了這場革命性的演變。據我們在客戶群和整個市場中看到的情況,我們認為過去五年私人資本市場的透明度的確有所提高。從 2016 年公司成立以來,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推動 ILPA的標準。

我們相信,憑借 ILPA 取得的勢頭,高透明度的標準會一直維持。投資者也陸續提高他們的預期,並密切關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一舉一動。美國公司將面臨更嚴格的監管審查。在亞洲,我認為壓力同樣存在。

儘管可能有例外,但那些還未提高透明度的普通合伙人,面對投資者的看法還是對未來的監管,皆可能會發現自己正處於明顯的劣勢。當然他們可以選擇靜觀其變,但存在的風險是不容忽視的。

2. 有限合伙人/普通合伙人現在有哪些系統/流程是他們 5 年前沒有的? 並有效幫助增加透明度?

林: 我想帶出的重點是 — 技術有助於緩解這過渡性的轉變。

五年前,行業內可用的技術較少,因此若要向有限合伙人提供額外的報告,是一項非常繁重的工作。今天,隨著數據庫、平台和人工智能的進步,自動化正在取替人手,執行很多額外的工作。

正如我們昶科,外包解決方案已經擴展。與其聘請內部團隊努力解決問題,不如將其全部外包給獨立的專家。在昶科,我們的團隊專注於提供完善客戶的中、後台和自動化的服務。

作為行內的專家,我們公司的技術支持資產服務,已幫助同行大大提高透明度,並減省工作量。因此,額外的會計報告不再是一種負擔,並為普通合伙人提供更多與投資者牢固關係的機會。

我們不認為這種外包趨勢會因此而放緩。在國際私募基金媒體Private Equity Wire 六月份的一項調查中,超過一半的受訪者已經將其公司的部分業務外包。大約七成半的受訪者表示外包為其業務「增加了價值」。

外包幫助普通合伙人專注於他們本身的業務,而技術和外包團隊為他們的有限合伙人提供更好的透明度,這無疑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3. 全球金融危機之後,我們看到有限合伙人需負擔龐大的費用——浪潮平息了嗎?我們會看到進一步的調整嗎?

林: 經歷全球金融危機後,管理費已陸續受到審查。

是的,在全球金融危機之後,管理費確切地受到了抨擊。從數據中,我們看到不少投資者已成功減少這方面的費用。據我們的基金服務團隊數據,現在的標準管理費介乎在1.5%到2.0%之間。

我們認為管理費和其他費用的壓力不會在短期內消失。彭博社最近一篇題為「私募基金不透明的成本,使他們的養老金成疑」的文章點出了原因。作者指出,對於大型公共養老金系統而言,這方面的費用開支每年可達數千萬美元。

這些養老金和主權財富基金是行業中最大的投資者之一。然而他們的開支來自公款。因此,他們的領導人有責任為這些費用進行覈算。

鑒於這種監管和 ILPA 的積極推動下,披露費用明細將會是美國市場後續下來的焦點。而在亞洲地區而言,這可能不會那麼直接。儘管如此,我們還是應該為審查做好準備。

幸運的是,憑借昶科和同行提供的技術能力,普通合伙人不但可輕鬆地合乎審查要求,並減少對其業務的干擾。

4. 在你看來,設立監管機構是否合理?

林: 在美國,監管機構為退休公職人員和其他基金被動利益相關者做了很好的把關。其規則約束對美國基金整體起了一定的變化。

正如我們所知,在亞洲,監管機構寬松得多。我們相信他們正在讓市場力量佔據主導地位,觀察它的發展方向。但隨著新加坡交易所宣佈,要求披露 CEO 的薪酬,最安全的假設是整體環境已經成熟,可以進一步進行更多的監管和數據披露。

看來業界正為此改變做好準備。國際信託及企業管理公司富信集團的一項調查發現,超過五成九的受訪普通合伙人預計,有限合伙人將會要求更新費用結構和費用分配的披露詳情。

關鍵要點

歸根結底,提高私募基金費用透明度的壓力不會很快消失。即使亞洲的監管機構不效仿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市場也可能會陸續要求更高水平的披露和更詳盡的細節。